認識聖方濟主要精神及其對當代的啟發及貢獻

文:黃敏正OFM【2008學年度黎明中學第一學期教職員進修研習活動】

webmaster
一、方濟是誰?與黎明有何關係? 方濟是中古世紀的一位聖人,1182年冬出生於義大利中部的亞西西Assisi,1226年10月3日傍晚安眠。方濟英文Francis(法蘭西斯),義文Francesco(法蘭薛斯哥)。他創立一個以平凡、微末、一無所有、樂天愛人的修會團體,稱為小兄弟會Order of Friars Minor。1952年一批德國籍的方濟會神父來到台灣,1962年通過興建黎明中學議案,建校主要負責人是苗克聖神父Fridebertus Marx (1907.05.14 ~ 1990.06.26),建校經費主要來自德國科倫會省(Colonia)的捐助,據說苗神父還曾向西德總統請求支援。
二、方濟 – 天主的愚人 認識方濟之道,不在於研究其著書立論,而在於其生活點滴軼事。方濟不是主動招收門生創立修會,而是其生活方式吸引他人,自然聚合志同道合者,形成一個共同生活的團體。此書以六種生活特質來介紹方濟的一生。
三、方濟生平簡介:
  • 富家子,父親是布商。個性誠摯多情,個子瘦小。
  • 二十歲參戰被俘一年,出獄後又得重病。廿三歲追尋騎士夢,半途折返。
  • 當年夏天奇遇痲瘋病人,吻之甘飴而生命蛻變。
  • 聽聞達勉苦像呼聲,修建三小堂,與父決裂。
  • 廿四歲於主教及群眾前,脫光衣物,徹底貧窮。
  • 廿七歲創立修會團體,
  • 三七歲赤手空拳參加十字軍,獲蘇丹王款待。
  • 四二歲於拉維納山La Verna身印五傷。
  • 四三歲(逝世前一年)譜寫太陽歌。
  • 四四歲於寶尊堂安息,兩年後被宣為聖。
  • 四、方濟精神的時代意義 今日時代的通病不外乎:1.經濟困境、貪瀆弊案 2.環境污染、全球暖化 3.暴力威脅、無安全感 4.價值混淆、生不如死。方濟的精神特恩正是治療今日世界疾病的良方:
      堅決持貧:方濟執著於「一無所有」的生活方式,是基於深沈的信仰,特別來自福音中耶穌的勸勉。真正地貧窮精神就是「不佔有」,不將一切擁為己有,卻百分之百尊重天主的主權,方濟以天主的忠僕自居。不論有形與無形,方濟都善盡使用權,拒絕所有權,特別視錢財如糞土。(乞丐修會)
      環保達人:方濟對環境大自然的態度並非消極式地不污染、不破壞,而是愛屋及烏,積極地疼惜天下萬物。對自然界的一切,不論動植物或無生物,皆敬待如手足,更邀請萬物一起稱頌造物主的偉大。(生態學主保)
      和平共融:方濟以和為貴,共融至上。徹底拒絕任何形式的爭端、暴力,對一切人只有接納和寬恕。為方濟而言沒有敵人,都是兄弟姊妹。(和平禱詞)
      微末喜樂:方濟清楚認識人的尊嚴與價值不立基於「人之所有」,而在於「人之所是」。追求他人所有的以及自己所沒有的,是人生一大誘惑,也是不快樂的根。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一切都是恩賜。謙抑自下,無慾無妄,自然豁達無比,感恩喜樂。(吟遊詩人)